师德师风大讲堂 | 如何在“外语+”浪潮中乘风破浪?

发布日期:2024-12-01来源:综合事务办公室

日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方凡教授受邀为浙大城市学院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外语+’浪潮下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

图片

“外语+”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讲座中,方凡对 “外语 +” 的历史渊源以及当下的发展状况展开了回顾。回顾的历程起始于京师译学馆,那是中国外语教育在早期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外语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初步基础;随后目光流转至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语境下,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外语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再将时间线推进到 20 世纪 80 年代直至今日,这期间 “外语 +” 课程政策经历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演变历程。方凡通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阐述,生动形象地为听众们展现出了一幅 “外语 +” 发展脉络画卷。

她强调,“外语 +” 这一教育理念与模式,其核心目标在于精心培育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以及卓越的跨学科能力。在当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国际交流合作愈发紧密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综合素养已成为时代所需。而 “外语 +” 模式正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期望,它致力于打破传统外语教育的单一学科局限,促使学生能够将外语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从而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无论是在外交、经贸、文化交流还是科技合作等诸多领域,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出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推动中外交流互鉴的坚实桥梁与活力纽带。

图片

“外语+”是英语专业的加还是减

方凡选取了浙江大学所开展的 “外语 +” 涉外法治双学位项目作为典型范例,基于课程设置、毕业走向等模块展开了一番深入且细致的剖析,旨在清晰呈现 “外语 +” 模式给英语专业带来的多维度影响。

她表示,“外语 +” 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对于英语专业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蕴含着难能可贵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挑战。她强调,学生在兼顾英语专业学习的同时,需同步深入学习另一门学科知识,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知识内容,需要学会如何高效地进行知识的吸收、整合与运用。

她还提到,“外语 +” 为学生们开辟了更为多元的就业渠道。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单纯具备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通过 “外语 +” 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既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具备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这使得他们在求职市场上能够脱颖而出,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外语+”浪潮下的英专人如何自处


方凡分享了诸多国外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相关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高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独特且行之有效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

方凡以一句饱含深意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来激励大家,强调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务必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面对 “外语 +” 浪潮的冲击与机遇时,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要勇于投身到交叉学科的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持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学院英语专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引发了英语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相信在“外语+”浪潮的推动下,英语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END

图片:记者团高晨曦

文字:雷蕾

编辑:记者团姚若涵

初审:陈芳

终审:赵君波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