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特邀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时卫国教授来院,开展题为“母语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及语言文化爱好者的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时卫国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视角,为听众深入解读了母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他指出,母语文化建设不仅是语言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浪潮下,时卫国强调:“母语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灵魂,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在讲座中,时卫国以历史视角生动讲述了中国学术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如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他详细阐述了这些杰出人物在推动母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倡导语言现代化和文化自觉方面的探索。此外,时卫国还提到清华四导师的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以及国学派的章太炎、邓实、黄节、黄侃等,他们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后来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讲座中,时卫国还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社会中,地方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而增强母语文化的建设则是提升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他鼓励在座学生关注和研究地方文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时卫国进一步明确,外语学子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主动涉猎外国文化,将先进理念和文明成果引入国内,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发展。同时,他也呼吁学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以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他强调:“外语学子应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在讲座的尾声,时卫国引用了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激发了师生们的深刻思考。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母语文化的理解,也为浙大城市学院的语言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启发与灵感。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师生们对时卫国的精彩演讲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努力探索母语文化建设的奥秘。


·END·
图片:记者团陈栩旭
文字:华迪圣
编辑:记者团汪靖
初审:刘琳 王晓范
审核:赵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