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大讲堂 | 名师把舵,为“梦”导航

发布日期:2024-06-24来源:综合事务办公室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对外翻译传播特色班迎来了一场文化思想盛宴。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上海翻译》主编、上海大学知名学者傅敬民教授应邀来校,围绕“翻译实践的陷阱与研究的选题”这一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特色班负责人卢卫中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



图片



傅敬民首先挑战了社会对翻译者的传统认知,指出仅仅掌握外语并不足以胜任翻译工作,译者还需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他强调,在选择翻译任务时,译者应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以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傅敬民进一步指出,翻译不仅是对技术的运用,更是对理论的实践。他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对翻译内容进行论证和解释,以体现翻译理论的应用价值。



图片



在《译无定法不成译》的学术观点中,傅敬民强调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以确保译文明晰化和标准化。他提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针对当前翻译被理解为技巧、翻译理论无用的论调和误解,傅敬民呼吁大家重视翻译理论研究和发展。傅敬民指出,翻译具有复杂性特点,相关术语很容易被混淆,如将双语能力、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三者混为一谈;无论现在抑或过去,翻译对社会发展乃至其他学科的重要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翻译强,则国强。



图片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傅敬民深入剖析了翻译研究的焦虑现状,并为师生指明了研究选题的路径。他鼓励青年教师和同学们通过阅读理论文献、参与实践活动、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发现问题并构建自己的研究体系。最后,傅敬民分享了他的学术心得:深入阅读经典书籍、积极参与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升翻译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关键。



图片
图片



在当前AI技术对外语等人文学科提出挑战的背景下,傅敬民的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翻译实践方面的宝贵指导,更为大家带来了对翻译研究的深入思考。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仍沉浸其中,纷纷与傅敬民探讨翻译的未来和个人的发展之路。此次讲座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翻译的热爱与追求。



图片



外国语学院对标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译介浙江”的需要,依托与杭州中译翻译有限公司、RWS中国公司、甲骨易(北京)语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智慧译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领域翻译有限公司、南京语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语言服务头部行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并通过聘请省内外语言服务或翻译公司高管、译审等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规律为依据,设立“对外翻译传播特色班”。特色班聚焦国际跨文化传播规则,带领学生领略中外文化遗产之魅力,探索技术赋能翻译和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学中译、译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对外翻译能力、传播能力和技术能力,打造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端对外翻译传播人才。

图片


END

文字:卢泳彤

图片:记者团陈栩旭

编辑:记者团陈紫煜

初审:卢卫中、卢双双

终审:赵君波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