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行徐杭平校友分享会

发布日期:2013-12-25来源:外国语学院

  人物介绍:徐杭平,浙大城市学院本科毕业后在新东方执教;2009年携奖学金赴美国常春藤联盟名校达特矛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2011年秋开始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全奖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学术兴趣包括美国文学、比较文学、比较修辞学和文学翻译等。在美期间,他曾任达特矛斯学院学术期刊MALS Quarterly唯一国际编委,并长期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教授美国大学生英文写作课程。2013年秋,徐杭平转学赴世界著名一流大学斯坦福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学费全免并获全额奖学金。


  在外国语学院,没有人会不知道徐杭平。对于众多外院人来说,他是一个“大神”般的存在。12月23日,徐杭平返回母校,做了一场题为《人文·创新·乡土·世界》的演讲外,还回到外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当晚的分享会,文一420挤满了粉丝。活动伊始,主持人许靖播放了她特邀部分城院师生录制的视频,表达了对佘去媚老师的喜爱与敬意。徐杭平也借此机会再次表达了对佘老师的感恩之情,“一个糟糕的老师说教;一个平庸的老师示范;一个杰出的老师会去激励人的心灵。(A bad teacher tells; a mediocre teacher shows; and a great teacher inspires.)佘老师就是那种能够激励人心灵的优秀老师,这个高度是很难企及的。作为一名老师,她的言传身教已达到了非同寻常的境界。”
  徐杭平坦言辩论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辩论是一项有朝气的活动,它能带给校园活力和生机”,徐杭平说道,“辩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时常需要说服他人或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论”。
  徐杭平强调了创造亚文化(subculture)的重要性,不随波逐流,明白自己是谁,不被主流价值观牵着鼻子走。“有时候一些亚文化的东西会对一个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它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校园或是职业生涯,甚是将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
  阅读对于徐杭平来说是一件生活必需品,“阅读需要身体力行。阅读能调动一个人的感官,内心,道德感和所有的情感,文学的魅力在于能让人沉浸其中,并引起共鸣。”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佘老师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她认为学生们首先要对自己有很好的认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等都有明确的认知,不然总是会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发现自己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永无止境。确定性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要等到三十多岁了才发现自己从事的事业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佘老师如此解释道。
  当同学提出“当你拥有许多选择的机会时,如何确定自己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问题时,徐杭平答道:“如果当年我没有读那么多书、记那么多笔记,我将无法成为现在的自己。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这是我能最好的利用时间而不荒废的方式。无论学业有多忙碌,我都会坚持读书和做笔记,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任何方程式能帮助我们做出选择,重要的是你认为什么对你来是最重要的。”
  一步一个脚印,徐杭平用自己的成功告诉城院学子,只要付出,你的收获将超乎想象。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