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森林》:一次经典的再度演绎

发布日期:2010-01-13来源:本站原创

18号晚,由外国语分院排演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Into the Woods》(中文译《拜访森林》)在图信报告厅隆重上演。

这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在城院的上演,早在酝酿之处吸引了不少外语分院师生们的关注。虽然由于期末的临近,音乐剧表演现场并未高朋满座,但表演气氛却也颇为温馨。随着演员们的卖力演出和剧情的层层递进,当晚的表演赢得了现场师生们阵阵掌声。

创作初衷:“中国通”的长期酝酿

用剧目负责人陶承的话说,外语分院本来就不大,融洽的内部氛围让师生们相处的很愉快。外教Chuck凭借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他是一个中国通,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2年了。对中国的喜爱,让他会调皮地告诉别人“我是个中国人!”

这次音乐剧的顺利演出,Chuck有很大的功劳。将《拜访森林》搬上城院的舞台一直是Chuck的心愿,因为没有先例,排演决定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Chuck和教授英语散文小说电影欣赏课的佘去媚老师谈起这个想法,他们一致认为排演音乐剧能很好调动同学们各方面的英语能力,还能锻炼团队凝聚力,于是一拍即合,立即在课上向同学们宣布了这一决定。城院版《拜访森林》就因此萌芽。

排练幕后:“临时演员们”的精彩合作

在《拜访森林》中,外教Chuck成为了导演,老师佘去媚是制片人,而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则是来自英语散文小说电影欣赏课的同学们。这个有课程科目临时形成的表演团队,显然与其他社团活动大不相同,但却同样为我们献上一出精彩的表演剧目。

据陶承说,为了这个音乐剧能顺利上演,他们17个参加演出的同学排练了整整一个学期,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音乐剧献了一份力。也正是因为这是个临时组成的团队,统一的排练时间和排练地点成为了困扰大家的大难题。每次排演前都是由陶承去借教室批借条,每个星期一到两次的排练,他们聚在一起交流。CHUCK还因此笑称他们为雾都孤儿。

为了能更好的诠释百老汇经典剧目,他们一遍遍参看原版音乐剧,一边排练一边对原版音乐剧进行修改。对发音语调和动作细节一点点的揣摩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让他们在辛苦的排练中同样受益非浅。从一开始的混乱到彩排时的井井有条,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现场表演:赢得观众的好评

在现场,观看了整场演出的张珺说,早在排演之初,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外语分院同学就对这个音乐剧产生了兴趣。“这是外教Chuck和佘去媚老师的一个创意。大家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同学们也筹备了很久。”张珺坦言,“同学能演成这样真不错了,”她表示,整场表演还引用了当下比如“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的流行语,让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陶承也表示,音乐剧现场的表演虽然不能称得上非常完美,但依然很成功,“不仅是同学们对音乐剧的肯定,还有外教Chuck、指导老师佘去媚以及前来现场观看的外语分院院长王之江的肯定。”当然,现场表演时也偶有小错误的发生,“因为是第一次表演,有的同学过于紧张,抢台词、场序颠倒等频频出现。不过也幸亏了演员们的临时发挥,即兴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说到这里陶承显得意犹未尽,言语间皆是一阵欣喜。

《拜访森林》:展现一生的写照

《拜访森林》是由美国当代音乐剧词曲作家史帝芬·桑坦创作的著名音乐剧。剧中汇集了格林童话中《杰克与魔豆》、《灰姑娘》、《小红帽》、《长发姑娘》四个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改编成的成人童话故事。上半场通过巧妙的想象将四个小故事联系在一起,清洁波澜曲折却还是童话的形式,主人公们性格简单,思维单一。下半场风格转变,成人世界的怀疑、猜忌和贪婪开始出现在剧情中。死亡和分离是生活中始终不可避免的事,这些人物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每一次情节的进展都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个深刻的寓意,引发人们更深一步的思考。

就像CHUCK在演出结束后写给参演同学的信中所说,也许大家现在不太懂这个音乐剧的寓意,但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一定会从生活中发现它所蕴含的真谛。人一生要不停地走进森林,拜访森林。生活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我们要坚信,最后总会是好的。

                                                

 

 

                                             来源:院报(靳婧 郑婧)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