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位校友吴真涛、陈燕绿、胡程昊回到母校,和分院总支书记蔡立三、教师应远马就“学业、就业、创业”三个方面畅谈亲身经历,为同学们今后发展提供了思考方向。
“只有拥有好的学习成绩,强的工作能力,优的身体素质的大学生才算合格的本科生。”蔡立三表示,大学生不仅要打好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更要加强身体素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外国语学院学生必备的。然而,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所以学外语的学生还应该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他建议同学们将所学语言和自己的目标联系起来,多旁听该领域涉及的课程,比如金融、法学、新闻、医学、物理等,这样的准备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和创业。
“勤奋是学业的核心。”校友吴真涛在明确考研目标后,制定了考研作息时间表,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他认为,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因为别人在偷懒,而你时刻在向成功靠近。应远马老师从事过旅游、外贸行业,成立了翻译协会,创办过几个公司,现在一边担任教师职务一边攻读大连大学的硕士学位,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新的起点去充实自己。他说“勤奋是一生的资本,我们就应该拿勤奋去投资。”
“规划是就业的关键”。 校友陈燕绿建议每位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始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她认为,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清晰的规划,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大学里,陈燕绿给自己定下了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比如先获学业三等奖学金、然后争取学院一等奖学金、最后争取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她会根据自己既定目标完成的程度,不断地修改后期目标。一个个既定目标的实现,陈燕绿不断地了解自己,渐渐地清晰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
“坚持是创业的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校友胡程昊接触到洗手间这种新型的广告媒体投放形式,对其十分感兴趣,便和朋友看准时机开始了创业之路。一路走来,家人的不理解,市场强大的竞争等困难不断,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和合作伙伴坚持经营。现在,他们的公司成为杭州唯一一家专业做洗手间广告的媒体公司。“创业路上很辛苦,但要积极面对。”胡程昊为那些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要冷静思考,总结项目上出现的问题,继续努力争取东山再起。胡程昊还建议,创业要先做好市场调研,明确创业方向,了解相关政策,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附嘉宾简介:
蔡立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曾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华家池校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1976年赴非洲乍得共和国任农业专家组主翻译2年,获农业农村部表彰,并长期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致力于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和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应远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现任杭州市翻译协会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公共场所外文翻译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法语教学与翻译、企业培训、中法文化交流等工作。
吴真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5届毕业生,浙江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现就职于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校期间,荣获一、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曾任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
陈燕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任世界500强宝洁公司Olay玉兰油杭州城市培训主管,2007年因年度业绩增长163%,获宝洁东部市场06/07财年existing counter增长最高奖。在校期间,荣获优秀学生一、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杭州市优秀社团负责人、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洋话连篇英语俱乐部创始人。
胡程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届毕业生,大一时由计算机专业转入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与朋友创办杭州唯一一家专业做洗手间广告媒体的公司——杭州捷能广告有限公司(简称捷能传媒),现任副总经理,营销总监。